400-646-9833

“拆”书有术,教学有方——台州湾新区“乐知”读书坊第九次啃读活动

发表于:2025-07-07

5月27日下午,台州湾新区“乐知”读书坊第九次啃读活动在台州康桥学校火热开展。来自全区各校的教师代表化身“知识拆解师”,以《简明教学设计11讲》为蓝本,通过抽签分组、盲盒挑战、思维导图共创、贴贴乐等环节,展开了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深度学习。一起来看看这场别开生面的“教学智慧派对”吧!  

 

随机组队,破冰启航

 活动伊始,老师们通过抽签随机分成ABC三组,打破校际壁垒,迅速组建“学习共同体”。

A组“知行合一”队:口号“拆解理论,落地课堂”  

B组“反思者联盟”队:口号“评价促学,反思成长”  

C组“系统设计师”队:口号“碎片化学习,系统化设计”  

轻松的氛围中,老师们以“共学者”身份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啃读之旅。  

 

盲盒挑战:教学智慧的即兴碰撞

“拆盲盒+即兴分享” 环节将活动推向第一个高潮。老师们随机抽取写有章节标题的纸条,结合教学实践展开快闪分享,以下是三位老师的分享:  

 

一、记忆术

A组月湖中学陈雯婷老师向我们分享第六讲中《记忆术》:记忆术是通过科学策略提升知识保持效率的方法,核心要点包括:

1.组块化——将零散信息分类整合;

2. 联想编码——运用谐音、形象或故事链接;

3. 间隔重复——按艾宾浩斯曲线规律复习;

4. 多感官协同——结合视觉(思维导图)、听觉(口诀)、动作(手势)强化记忆。

 

二、学习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

B组月湖中学周雅妮老师向我们分享第十讲中《学习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》。

周老师分享:学习评价的核心在于回答三个关键问题:

1.评价什么?明确目标,聚焦知识、能力与素养的达成度;

2. 如何评价?设计多元方法(如观察、测验、作品分析),兼顾过程与结果;

3. 为何评价?以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为根本目的,而非仅作甄别。

 

三、摸着石头过河

C组三甲中学金铭老师向我们分享第十一讲中《摸着石头过河》,本讲探讨渐进式教学设计的实践智慧。"摸着石头过河"强调在不确定情境中通过小步尝试、反馈调整来推进教学。

 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现场金句频出,掌声不断,理论在真实的课堂案例中焕发生机。  

 

思维导图共创:十分钟极限挑战

精读环节:各组领取不同章节任务,在十分钟内绘制核心思维导图:  

A组云湖中学戴宏阳老师分享:第六讲《对信息的加工》

以“输入—加工—输出”为主线,结合浅加工的记忆术(有意识的识记);深加工的记忆术(让信息进入长时间记忆);概念编码三个阶段;以及归纳策略四个角度展开构思,直观呈现信息加工路径,构建长效知识网络。

 

图片

云湖中学 戴宏阳

 

B组月湖中学周雅妮老师分享:第十讲《评价促进反思》

评价的核心在于促进教学反思与改进。围绕四个关键维度:  

1.为什么评:诊断学习效果,改进教学策略; 

2. 如何评:通过多元方法(教学目标、学业评价等)实现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结合;  

3. 评价方法:量化与质性结合,如选择合适题型、控制效度等;  

4. 结果处理:自我解释,描述与提示,反馈与强化。  

评价最终指向学生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,形成“教学-评价-反思”闭环。  

 

图片

月湖中学 周雅妮

 

C组台州康桥学校冯梦艺老师分享:第十一讲《系统设计教学》 

本讲提出"量入为出,量出为入"的动态平衡原则,倡导基于实际资源(时间/学情)设计适度目标(够用就好)。采用"摸石头过河"的渐进策略,通过小步尝试-反馈调整推进教学创新。针对碎片化学习特征,合理利用非正式学习时间,实现交互性学习。同时强调教学反思(每日三问)与专业合作(教研共同体)的双轮驱动,实现从经验型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型。最终达成"资源-目标-方法-成长"的良性循环。

 

图片

台州康桥学校 冯梦艺

 

众智成城:拓展延伸添彩

在 “智慧贴贴乐”环节,所有老师自由浏览其他组的思维导图,用便签纸补充建议。

A组:“加工教学三要点在于问题开始,以对话维持,以反思检视。”

B组:“要基于课程标准作评价!”

C组:“非正式性学习分为独立学习和教师群体间的交互学习。”

……

不一会儿,三张导图周围便贴满彩色便签,宛如生长出的“知识枝桠”。  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 

尾声:从共读到共行

活动尾声,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潘涛老师总结:“今天的每一张导图、每一句分享,都是《简明教学设计11讲》这本书的活态注解——专业成长,从来不是独行,而是群体智慧的彼此照亮。”  

图片

[ 返回 ]